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四川党校报 > 2022年 第13期 > 第7版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建校70周年 特刊
历经春风浩荡 实干笃定前行
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09日 部门/单位: 文: 图: 签发人:
文章作者:郭柯良

光阴荏苒,岁月如歌,转眼间这所四川红色学府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。作为10年前入校的“新兵”,迎着党的十八大浩荡春风一路走来,有幸见证学校一步步向前发展、一步步提档升级,时刻感受到为党的事业奋斗带来的自豪和骄傲。在我心中,党校的分量无与伦比,在7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的日子里,我坐在电脑前总觉得有一些话想说,遂成此文由衷为我校70周年华诞庆生。

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,长在红旗润泽下的大家庭,从小接受正统、朴素的教育,受身为南下干部的爷爷、姥爷的影响至深,对党的情感非常深厚。大学毕业前,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为党工作,为党的事业奋斗。也许正是这样的情结让我与党校结缘,如愿“入伍”成为一名党校人。2012年10月,党组织正式同意我的工作调动,文件落款日期恰好是我的生日。这是党组织送给我最好的礼物,也结下了我与党校的不解之缘。

初到党校,我便有幸赶上60周年校庆,庆祝大会在大礼堂隆重举行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、记忆犹新。但党校的历史积淀,却需要通过时间和亲身经历去浸润心扉、润物细无声。每每行走在树木成荫的校道上,游走在蜀光、蜀华、蜀英等标志性建筑之间,漫步于致远楼、怀远楼、静远楼和学之楼、师之楼、问之楼之中,仿佛总能听到厚重沉稳的呼吸声,更能感受到整个校园沉甸甸的历史。这是岁月和时空留给我们的遗产,更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感召和洗礼。与历史对话,总能让我感恩伟大时代,幸遇党校接纳。而我也时时自省,唯有勤奋工作、努力拼搏,才能报恩这个时代,回报党校的深情。

十年弹指一挥间,十年也长出不少白发,汗水里夹杂了不少奋斗和坚持的味道。我所在的部门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,在切实落实校委会各项决策部署基础上,还要全力发挥好参谋助手、协调平台、运转中枢、服务窗口等职能作用。按照组织安排,我先后在办公室绩效管理督查科、秘书科、信息宣传科工作,后两个科室均为二次履职,近年来也参与了不少机要、档案、保密、《四川党校报》编辑等工作任务。在校委会带领下,我们始终坚持“满负荷”,下足“绣花功”,加班加点,即使在寒冷的冬夜,也是干劲冲天。办公室人从不推三阻四、消极应付,传承下来的任劳任怨、坚定执着的精神在每一位同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在充实忙碌的“三服务”工作中彰显责任担当,在巩固“前哨”“后院”中贡献自己的力量,我一直深受这种理想信念迸发出的巨大正能量的熏陶和影响。

在发展过程中,我也亲历办公室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。我们杜绝原地踏步,而是与时俱进、开拓新篇,比如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,蹚出一条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。2019年初,办公室根据自身队伍建设实际,创设了笔名为“箫声”的团队,先后在《学习时报》《四川日报》等各类平台刊发原创文章60余篇,推出“蜀光评论”“青年说”“访谈”“风”等系列宣传专栏,生动鲜活的主题和力求共鸣的特色,为校园文化带来了一股新风。同时,注重发挥校内青年博士、青年工作者作用,40多位同志前前后后参与《四川党校报》党的创新理论宣传,弘扬主旋律,传播正能量,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团队荣获第25届“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”殊荣,也是对我们传承党校精神,开拓进取、永不止步的极大肯定和鼓舞。

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之一。2018年7月,在组织的关怀下,我选择了三年扶贫新征程。对口帮扶期间,校领导共计37人次到二龙村开展帮扶工作,通过直接拨付、帮助协调以及购买农产品、捐赠各类项目资金超过459万元,村产业从最初的1个增加到2020年的4个,集体经济收入从0元跳跃到2020年底的累计近60万元,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底的4067.2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8300元,累计145人次享受到政策性兜底保障、慢性疾病补偿等优惠政策,开展农民夜校、党员活动日42次,新发展党员和积极分子4名……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的飞跃发展,我和全国300多万名脱贫攻坚的战友们一起见证。作为参与改变历史进程的其中一员,能为震撼世界、冠绝古今的扶贫伟业尽绵薄之力,我倍感幸运,无比自豪。

在建设过程中,我也见证了学校高质量发展铿锵有力的步伐。从立足党校职能职责,扎实推进干部培训、思想引领、理论建设、决策咨询等工作,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到有序推进四川长征干部学院“1+5”建设、深入实施全省县级党校分类建设、加快校园改造提升、抢抓创新工程重大机遇,再到积极探索“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党校教师管理体系”,在彭州开展异地办学······一系列结合实际的创新实践,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办学特色,开创了党校事业发展新局面,书写了四川改革发展稳定的党校新篇章。

2015年的全国党校工作会,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这次会议回答了时代课题,照亮了奋进征程,续写了发展篇章。随之而来的全省党校工作会和印发的《实施意见》,力度空前地压实着各地党委的责任,从政策保障、资金支持、人才关怀等各方面着手,彻底解决党校办学治校“根子上”的问题。以前的“哭爹喊娘”,早已变成如今的“风风光光”,以前不重视党校工作的现象,认为党校可有可无的声音,都随着工作向纵深推进而难觅踪迹。更重要的是,党委对党校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党校影响力持续提升,我们不管走到哪里调研学习,不管接待哪里来的客人,都能感受到与之前相比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都能感受到其他单位对我们的肯定、尊重和由之带来的礼遇,也可以这样讲,我们的腰杆挺得更直了,我们的话语权更重了,我们的职能作用发挥范围更广阔了,这是作为党校人最值得欣慰和自豪的地方。

10年前刚到校时,我是全校年龄最小的那一个;10年后的今天,最小的已是1994年以后出生的同事。感叹光阴似箭、时间稍纵即逝。但欣慰的是,我没有蹉跎时光,而是在满怀激情追求理想的道路上,沿着前人的脚步继续坚定地走下去。作为新时代的党校人,我们不会忘记过往70年的辉煌历史成就以及老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,也不能忘记和丢掉过去一代又一代党校人所创建的宝贵精神财富,因为这就是我们只争朝夕的根。

最后,我还要感谢这十年来,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无私的关怀、支持与帮助,感谢大家对我的理解和包容。伴随着大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步伐,我将会继续迎着新时代浩荡春风大踏步前进,更好地为党校高质量发展,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,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!

(作者单位:四川省委党校办公室)


  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© 2009 - 2025
  • 蜀ICP备10001505号